由《讓台灣藝術自己跨越自己立足世界》側寫《穿透邊界的誘惑 ─ 2024 威尼斯國際藝術展》

 


由《讓台灣藝術自己跨越自己立足世界》側寫《穿透邊界的誘惑 2024 威尼斯國際藝術展》

   撰文/紀向 Chi Xiang







 

2024 威尼斯國際藝術展覽

穿透邊界的誘惑

The Temptation to Transcend Boundaries  

2024  Vinice International Art Exhibition

 

展覽地點 / 義大利威尼斯

Palazzo Albrizzi 亞布里奇宮

展覽時間 / 2024. 7.27. 8.19.

總策劃 / Nevia Capello

策展單位 / 義大利德國文化交流協會

執行單位 /ArtArt藝術工作室  

執行總監 / Jason Kung

策展人/ 蔡志榮 楊宜瑄

 


參與藝術家/

莊普、賴純純、

Baptiste Tavernier、溫隆信、Reinhard Blank、蘇國慶、Mediha TingUli Gaulke

李蕭錕、黃海鳴、羅智成、溫慶珠、早坂寿輝、林佳鴻、MR.J 許棕宣、한경수、王仁傑、

박득순Robin Ruizendaal、羅振軒、Nick Teeple、紀向、李瑋、邱琦、陳美岑、石小墨、黃澤華、劉自明、徐畢華、周立、蒲宜君、邱建清、陳美珍、青木、傅佩玲、Yuho Chang、張彩杏、陳品言、吳玉珮、王瑋名、 張文松、賴棟材、鄒森均、許菊、陳歡、余紫詠、 葉宇軒、吳明佩、Laura Cavanna 白慧怡、 張宏聲、王迎春、陳秋貴、呂和謙、徐兆慧、陳國珍、黃女慈、桂香木、超純妙、蘇婭、江心靜、洪國為、馬丁•李茂添、陳玉庭、高爾欣、黃譓丞、蔡佳純、王佳彬、康美智、李錦綿、李香果、姜春蓮、黃美倫、彭瓊瑩、黃秋月、林月霞、葉方、楊宜瑄、蔡志榮。

 


威尼斯参展藝術家包括/ ……等地。

展出多元形態/融入音樂、時尚、文學、建築、舞蹈、戲劇、影像、美術等。

 

 

 

 

 

如此一場國際的藝術活動,台灣非官方集聚的藝術家,更以(穿透邊界的誘惑)為題集聚眾多藝術家,希望呼應「2024威尼斯雙年展主題以「Foreigners Everywhere」為題,希望聚焦於種族、性別和國籍的多樣性,而提出大活動主題的另樣觀點。而如此不同領域在此主題下,台灣籌措的這個團隊,相信也為此間的威尼斯雙年展,發表了世界不同角落台灣藝術家的觀點。

 

在此筆者更以《讓台灣藝術自己跨越自己立足世界》為方向,提出個人對於威尼斯雙年展此場「Foreigners Everywhere」辨證的觀點



 

《讓台灣藝術自己跨越自己立足世界》

 

文化的台灣歷盡波折,乍看台灣的文化面貌,找不到文化主體的台灣,而會如此觀點的切入,一直以來卻不是由台灣文化自身來面對,如此存在文化的切入,卻存在一個個外來的客座主觀文化,而不是由台灣數千年來,文化匯集與產生萌發的角度切入,而文化不能以淺短的斷代來面對,而是應該全面思切,如此台灣土地的時間歷史與人文演進,而在此談「跨越」卻也不能離開台灣文化的主體。而由近代400年面對台灣,難難脫離華人文化與近代西方文化的渲染。但是一種存在基本人文的本質,現實文化只是浮面的影響,一種存在人文的本質基因,與如此台灣有始以來的環境促成的人文,更是不能輕易忽略。

 


而此台灣藝術文化

不同於世界卻也不遜色於世界

因為台灣的文化藝術

是一個自我明確清楚的人文台灣

而一時的台灣永世的台灣

不需要與世界比擬

而是清楚自信的站立在這世界

 

比較臺灣文化藝術不涉存在的大小

而是清楚的台灣藝術不同於世界其他有

因為台灣藝術文化

已自我跨越了其他文化的陰影

而台灣藝術的唯一名稱即「台灣」

如此的跨越不是形式文化的短跨越

而是台灣文化本質跨越時空的跨越

 


而當下文化以外的台灣藝術

也是存在台灣深沉意識的台灣藝術

在此藝術已不是形式也不是圖繪的樣式

因為集聚台灣藝術的精華

已經可以讓世界的文明

在此間此時比較台灣藝術文化的時空跨越

所以在此談跨越即是台灣藝術精神的跨越

 

 

在此台灣在面對世界人文價值的改變,不只是文明科技的躍進,不只是台灣與不同國家,人與人距離的改變,而是台灣面對不同人文衝擊的影響,台灣自身文化意識的衝擊有多大。如此台灣的改變,不是要改變自己去適應大環境,而是因為台灣自覺內在的質化,而讓台灣自己作自我改變的超越,如此超越別人不困難,而自以為是的自我「跨越」卻是台灣整體文化,一種存在的大蛻變。在此談改變-跨越與兌變,已不是形式上眼見為憑的形式,如此簡略的改變,更是將自我文化推向更狹隘。而在此文化的藝術現象,卻是一顯而易見的粗略現象。

 


在此世界的威尼斯台灣集聚了音樂 時尚 文學 建築 舞蹈 戲劇 美術等領域,數十位不同藝術創作者,共同攜手邁進威尼斯六十週年的會外展,相信如此不同領域台灣藝術家集聚的,不是不同藝術的差異,而是如此一種台灣藝術創作者集聚的力量,卻也構成一股台灣面貌的藝術量子力量,如此台灣藝術家作品的量子力量,如此的台灣人文藝術現象的集聚,確實也顯現台灣人文旗幟,搖晃於國際人文社會的一個明證,而如此文化的比較,不是刻意突顯藝術的差別,而是我們這一群台灣藝術工作者,清楚提出台灣藝術而有,別於台灣以外的任何世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