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導演方耀德Yao-Te Fang——遊走台灣現實非現實人文影像世界半世紀》 圖檔提供/ 導演方耀德 撰文 紀 向

 












《台灣導演方耀德Yao-Te Fang——遊走台灣現實非現實人文影像世界半世紀》

圖檔提供/ 導演方耀德  撰文

 





面對
70年代台灣文化面對批判的年代

經過台灣經濟起飛「台灣錢錢淹腳目」的年代

而台灣人文文化在此一不確定的年代

電影卻還是一個類似現代大文宣的時代

大導演李行 劉家昌出品了

無數大部頭的愛國電影

此年代卻也是台灣原生電影

接續香港武俠片的年代

而不管是浪漫的瓊瑤電影

或是朱延平的軍教電影

在在發生在60.70年代導演方耀德

還是一位初出校門社會的小伙子

而他卻也由臨時演員 場記

艱辛路程踏了電影圈

而由副導成為導演其間有多少不為人道的艱辛

 



嘉義少年方耀德

一位由嘉義北上滿懷理想的少年

一位在電影殿堂世新電影科洗禮的學子

在此也面對存在社會

多少目不暇給的現實現狀

而當時青少年的方耀德

也是充滿抱負的新一代台灣文藝青年

思考了多少美妙生命的圖畫遠景

但是社會不是現實的

而是一個生命的競技場

要作為一位當導演生命的成長也是坎坷的

一路走來不泛在大導演蔡揚名 朱延平身邊待過

相信青年的方耀德成為導演前

也在電影世界歷練了大小無數的功夫

 

80年代也是方耀德的年代

而當時也是台灣大家樂賭性方興未艾的年代

在當時全民瘋狂大家樂的年代

整個台灣的價值觀好像起了巨大變化

或許也是台灣在此後戒嚴年代

在常民社會一般的老百姓

產生的一種自我解放的機制

而方耀德導演也因應時事接連拍了

「幽幻道士」1998 00.99大發財」1989 「娃娃兵」1991

而之前之後參與的電影「大集合/副導」

「望海的母親」「西風的故鄉」「拒絕聯考的小子 /助導」

等等也是清楚呈現

台灣常民文化的真貌

而統籌「豬哥亮俱樂部」

也為台灣綜藝界寫下美麗樂章

 


台灣影像世界的樂章導演方耀德參與了

也為台灣土地的常民文化

寫下真實的精神寫照

而如此看似粗俗的電影

卻也饞美默片時代的卓别林電影

因而導演方耀德卻也說到

在於台灣悲慘丑角許不了共事的期間

也看出台灣社會邊緣角落多少無奈的事

而如此人生我們該如何的寫如何的演

相信存在的真實社會我們直接參與了

而在一部部電影裡面

或許也就有不同導演

來主導電影存在的一切

但是電影事業在現代文明是一個龐大工程

其牽涉的層面不僅只是一個電影事業

也是寫照了我們社會的真實文化與人生

 

大環境的改變

相對的電影工業也因為時代不同

也受了不同的衝擊

在方耀德後導演時期因為加入公家事業體

因而其偉大理想與衝擊也相對的保守

漸漸的理想的夢電影的夢

也只能暫時擱在心思的角落了

而生命的存在價值

已不是銀幕前後的風光

而方耀德如此一生導演一職下來

生活與生命的重心轉移到現實存在中

情感與家庭的關係

如此就以存在人的面對與對待

並不是現實的

 


而我筆者在偶然機會中與方耀德導演偶遇

而我也在此機會

幸逢台灣如此一位電影導演方耀德

而我與他初識的身分

卻是一位全方位服裝修繕師父

它現在的專業

看似只是一種後續的衣服服務而已

但是如果你了解世界服裝與名牌的特色

你才會發覺動則幾萬十幾萬的衣服

需要配合購買者小修改

並不是如此的容易

如此的繁複與精細比較一件件

新衣服飾件繁複的專業卻是要具備的

其中舉凡不同布料飾件 針法的講究更不在話下

但是我在這裡在意的卻是

如何成為一位生活與專業全然的人

 


因為方耀德由年少的文青年代轉進電影世界

也由風光的電影事業邁入後服裝修繕的專業

如此一種人職場專業的轉換過程

卻也是我們要去面對與學習的一個課程

尤其在台灣幾十年來

急促的大環境猝然的改變中

我們又遺落了多少

台灣的珍貴人才

而我們更也忽略了多少

為台灣這塊土地奮鬥的人

而如此由台灣眾多的手

促成了今日的台灣

所以在此我巾以此微薄力量

幫台灣記述一些不同階層努力過

存在的人事物地的偉大歷史

 

 

方耀德簡歷1953~世新電影科

曾任影片的導演/「幽幻道士」1998 00.99大發財」1989 「娃娃兵」1991

大集合 副導/豬哥亮俱樂部統籌

參與製片作品/望海的母親 西風的故鄉 拒絕聯考的小子 /助導

留言